
明日腊月二十八,不管多忙,记得做4件事,延续老传统,添福添财、添好运
腊月二十八,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。俗话说:“进了腊月门,天天都是年”,意思是进入腊月以后,几乎每天都在为过年做准备。腊月二十六、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猪肉、年鸡,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该准备面食了。民谣有“腊月二十八,把面发”、“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花”等说法,根据传统习俗,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,无论蒸馒头还是做馍,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。
俗话说“百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,我国历史悠久,南北方习俗各异,但是不管南北方,大家迎新年的心情是一样的。到了腊月二十八离春节只有2天了,不管多忙,记得做4件事,延续老传统,添福添财、添好运。
腊月二十八,要做4件事
第一件事:把面发
“腊月二十八把面发”,这个习俗源于过去的社会发展低下,没有现代这么方便的发酵粉,而普通面食容易坏,只有发面的可以保存较长时间,并且口感也好。因此,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开始发面,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。此外,“发”字也表示富有,“把面发”还有期盼来年发财的意思。
在当代,有了酵母粉的便利,发面就不用发一晚上了。所以都是当天发面当天蒸馒头、发糕、花卷、花馍等,准备好过年前后的主食,凉后冷冻,随吃随热一下更方便。
第二件事:打年糕
在腊月二十八做糕,是专为春节准备的,称为“打年糕”。因为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过年吃年糕含有“年年高”的美好祝愿。
北方过年是蒸馒头,南方是打年糕。到了年底,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,打成年糕,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,因而“年糕”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“好口彩”。
第三件事:洗衣洗澡
在民间,有“腊月二十八,洗邋遢”的说法。这一天,人们要洗衣、洗澡,以整洁的面貌迎接新年,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,人们希望通过洗邋遢,能将“厄运”“霉气”扫出门,把这年不好的东西扫除掉。
第四件事:贴花花
腊月二十八这一天还讲究“贴花花”,也就是贴年画、春联和窗花。其中,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,古人以桃木辟邪,在上面题写桃符,成为春联的起源。后来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。
在民间,一些巧手的人们自己剪窗花,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、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、喜气洋洋,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还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,年味十足。
